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

正文 第五百七十六章逆向导丝技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托马斯仅仅是导丝无法进入真腔,利亚姆除了不能进入真腔外,还存在边支丢失的可能性。”
    边支血管,也即分支血管。冠状动脉就跟一棵大树一样,分出两三个大的枝丫,再把大枝丫分成许多个小枝丫,越分越小。
    在打通粗一些枝丫的时候,弄不好会把这根枝丫分出去的小枝丫给堵住了,这就是边支丢失。
    “请看影像对比:托马斯的靶血管没有重要边支,只有一根很细小的边支,对血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利亚姆恰恰相反,靶血管出口处有重要边支,一旦丢失,后果严重。”
    影像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利亚姆的靶血管出口处有一根很粗的分支血管,光看这口径,就知道是不能丢失的重要血管。
    “如果采用ADR技术,势必要在边支处登陆,对边支的损害不可避免。”
    “那么,正常操作不能进,ADR不能用,王老师要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对啊,要怎么样解决呢?
    你倒是快说啊!
    然而布朗不说了,只是指了指屏幕,便悠然坐好,一本正经地看了起来。
    屏幕里,王磊刚刚离开DSA室,显然是去洗手。
    护士们在做着准备工作,但这些都是医生们天天看惯的,毫无兴趣。
    学生们也差不多,对护士的活提不起什么兴趣,一门心思地想着这种病人该怎么治。
    “布朗老师,趁着手术没开始,能先给我们讲讲吗?”
    “对,给我们讲讲吧。”
    布朗微露囧态。
    讲个屁啊,我自己都没完全掌握。
    跟你们这帮学生倒是能忽悠一阵,反正不会涉及到深奥知识。
    但台下坐着的据说有不少资深心内医生,甚至还有PCI权威。
    虽然他们没听王老师讲解过,可他们懂得多啊,万一听了我的讲解有所领悟,问出比较深刻的问题怎么办?
    想了想,布朗以攻为守:“今天主要的解说是林医生,一会儿她会给大家详细讲解——在此之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CTO的靶血管被斑块完全堵塞,堵塞长度因人而异——堵塞的两端,斑块硬度是一样的吗?”
    “斑块形态呢?会不会有区别?形态对操作有没有影响?”
    这下子,不光学生,就连医生们也陷入思索。
    他们是心内医生,不能象心外一样打开心脏玩。
    虽然天天用介入治疗冠心病,但从未用肉眼看到过靶血管里面的样子,就更别说了解两端斑块硬度的区别了。
    斑块这玩意,不就是跟河底淤泥一样,日积月累慢慢堆起来的吗?
    河道东边的淤泥,还能跟西边的不一样?
    呃,好像还真不太一样,毕竟要分上下游。
    水利的事情咱不懂,但血管,它也分上下游的。
    或许在堵塞早期是一样的,但到了后期,尤其是完全堵塞之后,一边继续迎接血流的冲击,另一边无所事事彻底荒废……
    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区别?
    想了许久,不得要领,不少医生开始看向学生们。
    孩子们,该跳出来了,好好整顿一下解说场,让那个可恶的布朗别卖关子。
    00后果然值得期待,久思不得其解后,终于有学生失去耐心,要来话筒发问:“布朗老师,我们没解剖过CTO的血管,您能告诉我们答案吗?”
    答案么,我是知道的,不过再往深处思考就有点麻烦。
    正好王磊走进DSA室,布朗马上说道:“血管里没有一模一样的斑块。手术即将开始,其中具体变化、成因,请林医生一并讲解吧。”
    另外两个示教室内,解说们也大同小异地操作一番,将解说权交到林思涵手中。
    林思涵也不拖拉,直接说道:“布朗医生说得对,血管里没有一模一样的斑块。”
    “首先我们要弄懂到底什么是斑块——沉积在血管内的脂质,被巨噬细胞吞噬清理过程中,逐渐堆积的产物。”
    “这个过程中,斑块核心从脂质到逐渐坏死、钙化,斑块外周的纤维帽也逐渐钙化。”
    尽管她说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但是从医生到科大学生,甚至丁金明这样的心内权威、科大的医学教授,都认认真真地听着。
    “正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的脂质不断沉积,老的斑块不断粥样化、钙化,又受动脉血运输方向影响,就必然导致斑块越长,则两端区别越大。”
    “比如,混合斑块常位于……钙化斑块常……”
    “这就是临床上可以利用的地方,是今天手术的理论基础。”
    干货来了,观众们精神大振。
    一切理论都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愿意听林思涵说些教材上最浅显的内容,不就是为了理解王磊一会的操作嘛。
    如果听听理论就能掌握一个世界领先的术式,那林医生您唠叨一天我们都奉陪。
    “常言道水滴石穿,血管内的斑块与之相反。”
    “因为石头没有新陈代谢功能,哪怕再硬,也只能被慢慢消磨。”
    “而斑块不是真正的死物,它会得到补充,还会因纤维化和钙盐沉积而‘进化’。”
    “靶血管近端的斑块,在常年累月受到动脉血流冲击后,不但不会被消磨,反而会被锤炼得越来越坚硬。”
    “远端则往往相反……”
    其实已经不用再往下讲,从医生到学生全都懂了。
    有些脑子快的,已经激动起来。
    林医生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说这些?
    利亚姆的斑块坚硬到导丝无法进入,但那是按照一直以来的做法,沿着动脉血行进的方向做的。
    难道?
    难道?!
    “所以下面的解决方法就很简单了——近端坚硬,我们就避开它;远端相对柔软,我们就从远端开始。”
    更多的人明白过来,但越明白,对解剖和生理掌握得越好,就越震撼。
    这是简单?你管这叫简单?
    “王老师今天要做的,是逆向导丝技术。”
    “逆向,是相对于传统的方向而言——传统的方向可以叫做正向,是从桡动脉或者股动脉进入,走近路抵达冠状动脉,再抵达靶血管近端。”
    “逆向也需要从桡动脉或者股动脉进入,但必须绕一个大圈,不走近路,专走最远的路,倒过来从靶血管的侧支循环进入,最后抵达靶血管的远端。”
    这下所有人都听懂了。
    所有人都惊了。
    说起来倒是很轻巧,但其中难度,只要稍懂点医学,就不难想象。
    为什么全世界医生一直都只做正向,这种逆向想都没人想过?
    因为近端血管粗,距离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入口近,对心脏影响小,不至于投鼠忌器。
    更重要的,它顺理成章啊!
    隧道施工的时候塌方,入口堵住了,当然是就近把入口打通救人,毫无疑问。
    如果你偏不,反而跑到山另一头去,说我要多挖几倍的距离,挖通整座山来救人……
    你想干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