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王老师的后撤式连续注药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对于我帮助宣传本次讲座,很多同行可能不理解,毕竟老约翰以前就不参与这类活动,现在老了,更没有理由参加。”
    众人感兴趣地听着,约翰破例介入这种商业色彩浓厚的活动,并且不是敷衍,而是全力投入,这让人们极为好奇。
    难道是因为收了那新磊公司的重金?
    可老约翰的风评极好,他不是这种人啊。
    “因为这是冠心病治疗史的重大革新,如果我不出一份力,我无法原谅自己。”
    在上千双或兴奋激动、或不以为然的目光中,约翰大声说道:“而且这是我的老师——王磊先生推动的革新,我有义务全力协助。”
    全场哗然。
    约翰,美奥诊所心血管第一人,隐隐被看作世界心血管第一人,已经快要退休,门下弟子成名者众多。
    在场医生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成就。
    在场医生中,许多人以不能在约翰门下求学为憾。
    这样一位医学大家,竟公然声称自己是一个Z国年轻医生的学生?!
    置我M国医学界于何地?!
    “很遗憾,王磊老师并没有答应收我为徒,还尊称我为约翰老师。”
    “他是出于对长者的尊重,也免得我的学生们不高兴。”
    “但我是真心实意想要拜师的,上次的Z国之行,开始时我还对他不屑一顾,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案例过后,我觉得他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医学之神。”
    “所以,后来我努力接近他,他也从不吝啬,确确实实地教了我不少东西。”
    “其中大胆的想象、神奇的操作方式、妙到毫巅的细节控制、前所未有的效果……让我的技术脱胎换骨!”
    “不管他认不认,我心里就把他当做老师!”
    老约翰说得激动,大肚子随着喘息直晃,让他的学生们一阵担心,恨不得过去扶住他。
    上千名听众则目瞪口呆,“大胆、神奇、妙到毫巅、前所未有、脱胎换骨”,老约翰对王磊的称赞简直疯狂。
    “可恨我去Z国太晚,认识王老师太晚!”
    “否则的话,我诊治过的许多病人会有更好的结果!”
    老约翰喘了几秒钟,激动的神色缓缓平静。
    “好在我虽然老了,王老师还年轻,他必将缔造辉煌的医学成就,为全世界病患带来生的希望。”
    “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还站得动,努力将王老师的强大告知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学习他的技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老师在PCI上的技术革新。”
    约翰用激光笔点着患者手腕:“这是动脉,压力大、血流急,在座的同行们,哪位有把握保证穿刺过程中不出血?”
    没人搭理这老头,就是穿刺静脉都难免出血,别说动脉了,这不明知故问嘛。
    “王磊能保证,林思涵能保证。”
    真的假的?不少人忍不住跟身边同行低声议论,各个将信将疑。
    同时又觉得根本不必在意穿刺出血,王磊和约翰是在小题大做,甚至有故弄玄虚勾引眼球的嫌疑。
    要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就连约翰刚才对王磊那掏心窝子般的赞美,也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这还是有约翰既往的风评为保证,要是换个人,比如路易斯,众人早就嘘他了。
    “很多人认为出血是小事,因为多数情况下,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术后还可以采取压迫等多项止血措施。”
    “但是多个临床统计表明:术后微量渗血近乎百分百,较大量出血比例接近10%——如果为了止血压迫过久,又会出现桡动脉闭塞,比例同样不低。”
    多数人依旧无动于衷,无论老头怎么形容,相比于心梗致死的后果,区区出血,确实是小事。
    “出血确实是小事,但血管损伤不是小事。”
    这句话出口,不少人心中微动,开始从手腕的桡动脉联想到了心脏的冠状动脉。
    有那么点意思了,心梗、介入,说到底不就是围着血管转嘛。
    再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就是术中血管损伤,导致了机体应激反应嘛。
    约翰老头说这话,什么意思?
    “王老师说过,凡是跟着他学习的医生,做介入时,都要保证不对血管造成额外损伤。”
    “怎么样算额外损伤?王老师制定的标准:在血管损伤这个角度,如果没有血管迂曲畸形,必须接近于‘做完介入等于没做过’。”
    “什么?”
    “怎么可能!”
    好些人忍不住叫出声来,其他人也怀疑地看着约翰。
    好一个“做完介入等于没做过”,这简直是呓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谵妄!
    血管多么脆弱啊,尤其血管内壁,也许神制造人类时,根本没有想到这里会遭遇外物侵入,所以基本上没有防御,属于轻轻一碰就损伤的程度。
    现在要把金属导丝、支架,还有导管放进去,从手腕一直放到心脏,然后你告诉我等于没放过?
    “如果存在血管迂曲畸形,必须保证不直刺血管内壁,损伤程度不能高于通常情况——也即没有血管迂曲畸形的情况下,普通医生做介入的损伤程度。”
    场内诡异地安静下来。
    不直刺血管内壁好理解,正常条件下血管笔直,虽然导管、导丝碰到血管内壁难以避免,但只要不是新手,导管头都不会直刺血管内壁,而是循着血管前行。
    如果有严重的迂曲畸形那就不一样了,这时普通医生想的是如何通过迂曲段,至于损伤、直刺血管壁,那是在所难免,只要不刺破血管就行了。
    但可恨之处就在这里。
    谁愿意被人冠以普通医生的头衔,用来衬托对方的强大?
    若非说这话的是老约翰,早有人跳起来骂他了。
    “王老师还告诉我,Z国有个词汇,叫见微知著。”
    老头解释了一下这个词,接着说道:“由介入第一步的桡动脉穿刺,就可以反映整个介入的水平。”
    “靠嘴巴说没有意义,现在,让林医生用她的操作来证明。”
    他在解说的时候,林思涵已经完成了固定、消毒、铺巾等等准备工作,开始做局部麻醉。
    “大家请注意,一般情况下,都强调要注入足量麻药,形成皮丘,以保证麻醉效果。”
    “所以我们注入麻药时通常随心所欲、宁多不少——但皮丘会影响手感,会影响穿刺,也就会增大血管损伤。”
    “另外,局麻药一般是利多卡因,此药用量过大的话,会引起血管痉挛,痉挛又会影响置管,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为了精准控制用量,王老师发明了后撤式连续注药法,能达成效果好、用量少的目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