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新官路商途

第二百八十八章低调进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船机厂的职工家属区主要在蒋家园一带,但船机厂七八十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没有在老厂原址基础进行扩建,而是在紧靠造船厂的郭家园村征地建了新厂区。
    蓄电池厂原本是船机厂的一个配套车间,主要配套生产船用柴油机的启停电池以及其他船机厂内部所需的蓄电池产品。
    八十年代中期蓄电池车间为扩大对外销售业务,在郭家园村建了占地约二十亩的新厂房。
    虹桥路西南方向,就是沿江郊区了。
    虽然这一片已经划入市区范围,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公路两侧都是低矮的密集民房;九十年代中后期,这里成为东洲著名的红灯区。
    一间间入夜后就亮着粉红灯的按摩房、洗脚房,分布在破旧的巷深处。
    船机厂在郭家园村的新厂区面积将近三百亩,不算特别大,但倘若将附近沿江布局的造船基地算上,还是颇有些规模的。
    蓄电池厂仅仅是占到其中很的一个角落。
    从虹桥西路往南,有一条通往厂区的专用道路。
    柏油路面早就在载重卡车的碾压下变得坑坑洼洼,道旁生长有二十年的梧桐树都快有孩子腰膀粗细,但枝叶沾满灰尘,在炎炎夏季灰扑扑很是无精打采。
    到了船机厂的大厂区范围内,支岔道路多是简单的砂石路面。
    萧良将车开进蓄电池厂区,厂门直接敞开着,趴在传达室里睡觉的年老门卫抬头看了一眼,却懒得走出来询问一声。
    虽然蓄电池厂新建不到十年,但当年投资有限,厂房框架墙体都是拿裸露的红砖砌成,作为框架的混凝土柱子也裸露在外;红砖有些风化痕迹,砖缝里积满灰尘。
    萧良下车后,眺望从东往西依次排布的三座跨度二三十米、高逾七八米的高大厂房,整体布局跟他前世十年后所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应该是改制变成私人企业后,简单做了外立面的粉刷。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酸涩气味。
    铅酸蓄电池和膏及电解液配制都会用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但站在厂房外就能闻到酸气,应该是生产过程中酸性废气直接排空了,没有做任何的处理。
    这时候有一辆卡车停在第一车间的大门前,几个打着赤膊的工人,正将一块块铅锭从卡车里搬出来,放到平板手拖车的铁框里。
    “防护措施比较简陋!”钱少斌从手提包里拿了口罩分给萧良、周轩、张叔毅。
    第一车间是将近百斤重的大块铅锭,先裁切成三五斤重块的铅柱或者铅球,再送往球磨机里磨制成铅粉。
    设备密封性很差,也没有什么集尘、除尘设备,空气里漂浮大量的氧化铅粉末,为防止吸入肺子里,应该要有更严格的防护措施。
    萧良他们站在车间大门口能看到铅锭裁切工段的情形,大部分工人大热天直接打着赤膊,连工作服都没有穿完整,更不要戴上防尘口罩了——地上有一些防尘口罩遗弃,明工厂还是给工人提供最基础的劳保防护用具的,只是天气炎热,工人们不乐意用,厂子也缺乏监管。
    生产线机械化程度还是要比现在的乡镇作坊好得多,铅粉、铅膏、电极栅板骨架,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
    外壳制作还有一台专用的注塑机。
    全厂只有一台注塑机,好在产量有限,生产不同规格的蓄电池,更换不同的模具就能实现不同规格外壳的制作。
    工人面貌整体还不错,应该都知道合资的事情了,内心充满期待,看到萧良与钱少斌他们走过,就当成视察的领导,还有人颇为热情的点头招呼,但也有一些老油条工人坐在角落,毫不在意的抽烟聊天。
    “之前应该停产很久了吧?是最近为了应付合资可能会有的调研,才将机器重新开动起来的吧?”
    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重新回到第一车间的大门前,萧良问钱少斌。
    “产品质量连内部用都嫌弃,更不要外销了;仓库里有很多的积压,继续生产只会积压更多,”
    钱少斌又惭愧又忐忑的承认厂里的生产线是停一阵开一阵,工作饱和度非常低,道,
    “不过,要是有了销路,生产整顿还是容易。合资协议里约定了合资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合格,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工人以及基层管理人员,虽然没有办法直接开除,但可以踢给船机厂,重新从社会上招聘合格的合同工。”
    萧良点点头,问张叔毅、周轩:
    “合资协议签署后,会有一千万资金注入,用于厂区、生产线改造。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你们有没有一个大体的思路,怎么花这钱?”
    “我有一点没看明白啊,”
    周轩没有实际生产管理的经验,为防止话都给张叔毅完了,抢先问道,
    “铅粉制作完成后,装入铁料斗里,中间也没有其他工序,工人就用手拖车拉着,倒到第二车间的搅拌机里和膏。我就有些好奇,为什么建厂引进生产线的时候,没有将铅粉磨制与和膏搅拌放在一个车间里,用一个输送管道直接连起来?”
    “铅粉合不合格,从球磨机集料室出来,原本有一道检测程序的,”钱少斌苦笑道,“现在是偷懒把这道程序给省了。”
    萧良跟周轩略加解释道:
    “这道程序实际是可以省掉的。铅球进球磨机研磨,通过精准的风力控制,确保只将合格、足够轻的铅粉微粒从球磨机吹入集料室,就可以省去检测程序,直接送入后段和膏工序里了。早初应该是鼓风设备比较简陋,没有办法精准控制,才需要进行一道人工检测程序。现在将铅粉检测程序省掉了,粒度合不合乎要求,就完全没数了,设备的精度又不如人意,这就注定铅膏质量没有办法稳定。这是需要接下来急需改进的一个环节!”
    “你这段时间研究过蓄电池工艺流程啊?”钱少斌惊讶的道。
    钱少斌在船机厂不是专攻蓄电池这一块,但他作为总师办副主任,一是能接触到技术资料,二来老技术工人还是比较信服他的。
    他为了能接手蓄电池厂,这段时间专门研究过蓄电池厂的生产状况与工艺流程,没想到萧良也是门清。
    这可不是大学书本上能学到的东西。
    萧良笑了笑。
    不查阅具体的资料,他对铅膏、电解液、化工液的具体配方记不大清楚了,但工艺流程还是一眼就能看透的。
    更何况铅酸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也非常的粗浅,发明问世上百年了,技术含量实在有限。
    要不然,这十年来全国也不可能有数以千计乃至上万家的蓄电池厂如雨后春笋冒出头来。
    绝大部分的村镇厂,只要找一两名稍微有些水平的技术员,采购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就能组织生产了。
    甚至没有这些机械设备,只要有原材料,再查阅一下铅膏的配比,萧良都能手搓一只蓄电池出来。
    就最传统的蓄电池而言,关键还是生产控制,要确保每一只出厂的蓄电池都是合乎标准的。
    当然,想要做出高质量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却还是有些技术含量的;这是萧良注册成立蜗巢科技公司接下来首先要做的事情。
    “钱主任,你怎么过来也不招呼一声,”
    这时候有十几名身穿工作服的人从办公楼那边疾步走过来,为首是个脸形削瘦,戴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大约四十五六岁的样子,热情洋溢的招呼道,
    “工人车间里来了几个形迹可疑的领导在视察,我猜就是你又微服私访来了。”
    “这位是康继煌康厂长!”
    钱少斌摘下口罩,刚想给萧良介绍蓄电池厂现任厂长康继煌一行人,却不知道萧良什么时候绕到他的右后侧去了,只得先介绍周轩、张叔毅二人,
    “这两位是蜗巢科技的周轩经理、助理研究员张叔毅,同时周轩也是工学院的老师。香港公司指定蜗巢科技给合资厂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就带他们过来想看看;这位是……”
    见钱少斌转过身还想着介绍他,萧良截断他的话头,道:
    “康厂长叫我萧就可以了!”
    康继煌等人跟周轩、张叔毅握了握手,就邀请钱少斌他们往办公楼走去,直接将看着像是普通工作人员或司机的“萧”忽略过去。
    麻雀虽,五脏俱全。
    蓄电池厂满额职工数也不到九十人,但除了一正两副三名厂长外,厂办综合科、生产科、财务科、采购科、质检科、技术科、物管运输科、保卫科、工会等部门正副职中层干部二十人。
    萧良却在这一群人里早就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之前还真没有想到她毕业后进了船机厂下面的蓄电池厂工作……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