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新官路商途

第三百零四章背后的目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萧良是陪顾培军、何雪晴、张斐丽他们在沈园吃过工作餐回到秀山家园住处的,专心看资料到九点钟,他爸打传呼过来,回电话过去才知道今天下午招商引资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过后,市里在东洲大酒店举办酒宴。
    酒宴过后,罗智林约了唐继华、李博到住处谈话,打电话问他有没有空过去,还约了钱少斌,想要了解今天上午的现场办公会做出合资协议调整之后,蓄电池厂的干部职工是否稳定。
    九三年国家就决定推动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为目标的国企改制,但这两年各省市迈出的步伐并不大,甚至江省高层都还没有对有些方向性的问题取得共识。
    这里面最关键的矛盾点,就是国企干部职工的身份归属以及利益保障等问题。
    绝大部分省市进行国营厂降本增效的改制试点,推动冗余人员或分流或下岗,但无论哪一种,或分流或下岗的干部职工都还与原企业保留劳动人事关系不变。
    而有些地方推动支付一定经济补偿,与分流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俗称“买断工龄”的做法,屡遭劳动部等部委严厉的批评;绝大部分干部职工也无法理解这点,投诉举报者甚众。
    蓄电池厂这次合资除给船机厂保留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外,其他方面的变革都很彻底,特别是解除人事关系这一环,也是踩在这个年代的敏感点上。
    罗智林虽然有心拿蓄电池厂合资项目做试点,希望至少能为接下来的国企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扫清障碍,却还是关心干部职工对这件事的直接反应。
    萧良开车到市委家属院,刚好遇到钱少斌将那辆二八大杠骑得飞快。
    许建强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今天的总结表彰大会,这时候也在罗智林家。
    坐到湖风徐徐拂来的院,钱少斌先谈及厂里的干部职工整体情况很好,没有明显的抵触情况,有一部分干部职工还是相当积极欢迎的:
    “………蓄电池厂有几名青年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很强,年纪也轻,以前嘛,没有经历磨砺,没有可能一下子提拔到关键岗位上,这次竞聘对他们来是个很好的机会。竞聘办法公布下去,这几个人都很积极,主动找我沟通想法,他们都很明确支持解除与船机厂的人事关系,决心要跟合资厂共同成长。经他们反映的基层职工情况,也要比我将一些职工找到办公室交流,更可靠一些。”
    钱少斌以前主要做技术管理工作,还没有独立分管过一座工厂,特别是合资厂与国营厂制度建设上有太大的不同,他心里没底。
    既然罗智林如此关心合资厂接下来的发展,他也是尽可能得详细。
    “青年干部职工拥护,这是好事啊,”罗智林道,“现在推动改制,也不得不承认,在国营厂工作多年,早已经习惯国营厂生活工作节奏的中年干部职工,担忧适应不了高节奏、残酷的市场竞争。这种心态其实是跟绝大部分国营厂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识是一致的,但现在国营厂经营状况很糟糕,特别是市场竞争性强的企业,不彻底的改制,局面只会更糟糕。”
    罗智林又问萧良:“蓄电池厂合资协议进行很彻底的调整了,也有一批青年干部职工积极拥护,倘若这些人没能竞聘上管理岗,你有没有补救的措施,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这些人就算暂时没有竞聘上管理岗,后面也会当后备管理干部培养,”
    萧良很放松的道,
    “我已经唱白脸了,钱厂长在蓄电池厂就放心大胆唱红脸,对这些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有潜力的青年职工,大胆做出承诺,不用担心兑现不了。我们现在改革的幅度是比较大,也肯定会有一些干部职工不理解,不定会有人向省里举报,但只要我们发展的步伐够快,我相信这一切都不会是什么问题。”
    “你很有信心啊,”罗智林笑着问道,“对了,你接下来要对蓄电池厂的工艺流程做技术评判,还将工学院的两名大教授拉进来,你下一步是打算将蓄电池厂做到哪个程度啊?”
    萧良很忙,罗智林更忙,蓄电池厂的合资工作,这段时间主要都是钱少斌负责推动。
    除了注册成立科技子公司,与工学院筹建联合能源电化学实验室,知道萧良做高科技产业有很大的决心外,但具体的实施计划,罗智林还没有时间进行详细的了解。
    昨天赶到蓄电池厂现场处理程德彪的问题,罗智林也没有机会详问,却是今天在现场办公会上,听钱少斌及竞聘以及技术评判的一些事,把他的兴致彻底勾起来了。
    不知道李博的常委名额有没有确定下来,但罗智林邀请他过来参与这样的谈话,肯定是当嫡系看待了。
    萧良也就将他接下来会对蓄电池厂实施的一些动作,背后的关键逻辑点破:
    “通过竞聘,将业务能力最强的人留在管理岗位上,然后通过对工艺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评判,实际是组织所有的技术岗、销售工程师岗以及管理岗对蓄电池厂当前的工艺及生产状况,进行彻底的技术摸底。这是组织大家更深入的学习、了解生产工艺及一系列作业流程背后最底层的逻辑,而不是停留在对行业标准的浅层、机械化的记忆梳理上………”
    “……东洲自近代以来教育发展就走在全国前列,自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东洲迄今总计有逾四万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走上各级工作岗位。而全市总数高达七百余家的国营企业,目前乃是东洲容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最大的蓄水池。蓄电池厂作为船机厂的二级分厂,组建之初被寄以厚望,拥有大中专学历的干部职工高达二十四人;普通职工里也有超过四成乃是通过社会招工进厂的高中生。这跟我刚接手时、仅能凑出九名高中学历的南亭湖果汁厂相比,底子好太多了。这也是进行这次技术大摸底的底气所在……”
    “……蓄电池厂目前的产品技术是没有什么门槛,但我对蓄电池厂将来在技术含量上的期许,还是相当高的。对蓄电池厂现有那些拥有大中专学历,以及一些高中基础扎实、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就读的优秀干部职工,是坐看他们在温水池子里继续惰化下去,还是狠狠的鞭笞他们,刺激他们日后能及时跟上蓄电池厂的发展进程,现在就得狠下心做出权衡。大幅度精简管理岗,将一些有潜力的人驱赶到技术岗以及销售工程师岗上,实际也是为蓄电池厂接下来的发展,重新铸造、储备一批优秀人才……”
    “……进行技术大摸底,明面上是保证生产线以及配套环节所有的作业动作,将来能得到更好、更彻底的贯彻执行,激活内部的创新意识,尽最大限度减少因为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的沟通传达不畅及种种疏忽大意、松懈怠慢。不过,又何尝不是对这些人进行一次理论及业务能力的突击强化?”
    “李副县长调到市开发区之前,也在企业干过,你与长华还没有达到这个认知水平吧?别管萧良能做到哪一步,至少他这番话是得够漂亮啊!”
    罗智林笑着道,随之神色也禁不住严肃起来,叹了一口气,
    “现在全市还有近两万名大中专学历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各个国营企业里,却没能更好的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有些可惜了啊!
    招商引资大会,李博看到萧良展现出来的,是对地区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等方面的卓越见解,但就具体的企业运营,还没有机会听萧良敞开来聊一聊。
    在八十年中期以前,李博跟萧长华一样都在国营厂工作,也是因为表现出色,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到相对重要的岗位上。
    八四年东洲作为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博被调到开发区工作,一步步走到狮山县副县长的职位上。
    虽然在罗智林、唐继华他们面前,李博自知还是地位低微,内心却还是自负的。
    只是他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有能力、有才华的精英人士之上,还是存在极个别人,天生就闪耀着常人不及的光芒。
    萧良此时愿意很深入的谈这些,主要还是李博以及他哥负责招商引资工作,最主要对接的还是企业。
    如果他们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是极占优势的。
    现在各地的招商优惠政策都大差不差,负责招商接洽的官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能跟企业代表进行更顺畅、更具共鸣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叫这些企业更倾向相信,东洲能提供真正周全的配套服务,而不是简单、肤浅的停留在表面上各地都大差不差的优惠政策上。
    特别是一些管理水平极高、重资本、高科技含量的跨国企业,想要引进过来,对负责接洽招商的官员素养,要求其实是相当苛刻的……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