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顶流探案手册+番外

第225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吕元膺抬起眼帘,极目远眺。
    那是一片辽阔的土地,仅只是刚刚开垦,尚未见过有棉花冒出头。
    吕元膺对此前景不大看好,“棉花喜温,渭河一代日照较长岭南湿润,在此两地生长最为适宜。夫人在这里种植棉花,恐怕要事倍功半。”
    铃兰不以为意:“事倍功半又如何,至少有半个是成功的。每年哪怕只有一朵棉花在洛阳成功扎根,慢慢积攒下来,百年后便有了一大片棉花田。”
    “百年之后可还有大唐?”吕元膺压低声音咕哝道,“只怕夫人会血本无归。”
    铃兰想到今年是元和十一年,距离黄巢之乱仅剩不到六十年光景。宣宗逝世后,唐代法度俨然变成摆设,社会完全分崩离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到时候正如吕元膺所言,她辛苦种出的棉花田,到唐末时恐怕早被藩王掠夺了去,她这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但推广棉花种植是造福苍生之事,怎可因个人得失而避之?
    她反问道:“江山改头换姓,百姓就不过冬了吗?”
    吕元膺怔忡不语,看向铃兰的眼神多了一丝敬佩,“不愧是郭家的后人。”
    铃兰习惯别人对于她母族的恭维,倒也不自谦,点了点头。
    话锋一转,她又问:“元相公此次可否与你一同前来?”
    吕元膺回:“他在长安暂时抽不开身。不过他最近请来一位越州的歌伎,名为夏千寻。或许你有所耳闻。”
    铃兰道:“他在信中说过这事,说是为李师道的事。朝中官员不少为李师道买通,或者受其威胁。他不能明面点破李师道,只能便请夏千寻利用参军戏向圣上扇扇风。”
    吕元膺道:“他自己躲开了这麻烦,可惜麻烦找上了夏千寻。如今夏千寻在长安失踪了。”
    *
    事情正如吕元膺所言这般棘手。
    夏千寻借着参军戏,戳破李师道杀害武元衡的秘密。李师道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便派人四处散布风言,不光重提四年前越州的丑事,更是扬言夏千寻谋害了越州刺史。
    皇上自然知道当年越州的事,更晓得越州刺史是咎由自取,他当初有心放过夏千寻。
    但时隔四年,此事被重新提起,眼下在城中传得越来越广,不得不严苛对待此事。
    国有法度,杀人便是要偿命。
    皇上随即下令全城搜捕夏千寻。
    是日,暮霭沉沉。元邈在家中仍未此事烦心,听观壶奏报说家中来了位客人,是十三皇子李怡。
    李怡在人前总扮作一副愚痴相,且年纪不算大,对皇位谈不上有竞争力,所以他到元邈这里倒是没人起疑。
    他刚被容许进门,便直冲冲往元家各处乱窜。不过此时他身材矮小,元邈一把便将他轻松提起。
    “十三皇子前来此处所谓何事,怎得规矩都不顾了?”元邈肃着脸,质问起来。
    李怡直言:“夏娘子失踪了。是你邀请她到长安演出的,应该私下与她有些交情。现在她失踪了,你却不慌不急的,她肯定在你这里藏着。”
    元邈看他年纪尚小,不该会生出这等主见独自跑来这里寻人,又想起李怡私下与李恒以及穆椋关系走得近,便生疑窦。
    “你问她的下落?这是穆常侍的意思还是太子的意思?”
    李怡摇头,“与他二人无关,是我自己的意思。”
    “我不忍见夏娘子这等容貌端丽、一心为国的女子,却被奸人所害。我求过太子与穆常侍,他们都不肯插手,所以只好亲自前来求您。”
    他见元邈不为所动,又催促道:“您快把她交出来,我把她送到庙里避避风头,等风声一过便把她带出来。”
    元邈瞅着李怡,印象里李怡与夏千寻没什么交集,但他眼里的关心不大像是假的,随即便道:“她如今性命无虞,在一个比庙还要安全的地方。还望皇子尽早回宫等候。”
    *
    裴府竹林小院前枝繁叶茂,比过去显得更为隐蔽。自从裴现离开后,这院子便闲置起来,此后并无家仆打理。
    近日这院内才算稍微多了有点人气。
    几日前,桑雯听裴度提起越州往事,便决定冒险收留夏千寻,令她住在竹林小院内。
    桑雯与夏千寻坐在树下乘凉时,两人话题绕到遇害那位刺史身上。。
    夏千寻道:“我虽憎恶那位刺史,但这刺史并非为我所杀。事发当日,我与淮甸刘采春于剡溪品茗,哪里会有分身跑到越州杀人?”
    桑雯提议:“那不如让她为你作证。”
    夏千寻绝望地摇摇头,“她是周家班周继崇的发妻。周家班和我们夏家班素来不和,她不会给我作证。”
    *
    恰好刘采春到洛阳巡回演出,铃兰正为夏千寻的事烦心,听此消息,便亲去周家班寻找刘采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