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第一贡生

第一百五十二章中场休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乾清宫。
    朱祐樘正在听取萧敬传达张周的用兵意见。
    “秉宽是说,西路的战事,不用太担心是吗?”朱祐樘听到这里,其实已开始安心了。
    别人说的没用,既然是张周说的,那就很管用,就好像定心丸一样。
    萧敬道:“是的陛下,他还说,用兵的关键在偏关这一线,如果此战能获胜的话,调王威宁去宁夏也来得及,而且很可能鞑靼会不战自退……”
    朱祐樘叹道:“但其实如果是中路的战事遇到麻烦,鞑靼人很可能会两路并进,三边和宣大都要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等于说现在此战的成败,全在王越一人之身!唉!”
    从皇帝的话中,萧敬能感受到。
    皇帝的焦虑非但没减轻,好像还加重了。
    “陛下,张先生还说,辽东义州的战事,或牵扯到冒功之事。”萧敬尽管不想提,但还是说了。
    朱祐樘冷笑道:“朕就说,虽然是朵颜三卫,但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随便就能斩杀百多人,西北早就太平了!派人去查!”
    戴义赶紧提醒道:“陛下,如今战事未熄,是否应当……慎重呢?”
    战事还没结束,就要去查辽东冒功的事,显然是有些过头的。
    “嗯。”
    朱祐樘想了想,点头道,“此事不要对外宣扬,等战事平息之后,再派人去。秉宽呢?”
    萧敬道:“张先生已经回府去了,今晚还要入贡院,参加明日会试第二场。”
    “秉宽怎么还没考完呢?朕等得心焦……行了,你们先退下,让朕再思量思量……”
    ……
    ……
    戴义等太监都从乾清宫退出来。
    韦彬在旁好似感慨道:“这位张先生可真有能耐,他说什么,陛下便信什么。辽东义州一战,尚还未有细查,就敢说是冒功?”
    戴义侧目瞪回去,冷冷道:“如果你也能言中那么多事,不用全部,有那么一两件,陛下也能对你言听计从!不要以为咱家不知伱心中打的什么心思,若是将此事泄露,吃不了兜着走!”
    “是。”
    韦彬赶紧低头认错。
    戴义的意思,是韦彬跟辽东镇守太监任良关系匪浅。
    像九边的镇守太监这一级别,基本都在朝中有强大的后台,而任良跟韦彬既是朋友,现在任良在辽东有什么好处,也都会分韦彬一些。
    现在任良可能会被定罪为“冒功”,触及到韦彬利益了,他才会对皇帝信任张周表示出有情绪。
    “辽东这一战,既算是有结果,后续也不用再管了。倒是偏头关,如果不能获胜的话,事就大了!”
    戴义也挺烦忧。
    萧敬道:“张先生一直对王威宁很有信心,料想是不会出什么偏差吧?如果有偏差的话,也该让各处加强防备。”
    戴义摇头道:“在居庸、紫荆、倒马三关加强防备,还不算是有动作?谁又敢说这战场上的事,一定会按照预期来发展?尤其是你刚才所说的,张先生料定王威宁不会按常规出兵,陛下当时拳头都攥紧了,你们或是没看到……陛下岂能不急?”
    “那怎办?”陈宽也赶紧过来问道。
    “哼,咱这些人能作何?至少圣驾还在京师,就算西北再乱,料想也乱不到京师来!”
    ……
    ……
    张府。
    张周乘着马车回来,而家里已为他下午去参加第二场考试,准备好了新的考篮。
    “老爷!”
    蒋苹渝见到丈夫回来,称呼都改了。
    随着张周要参加会试,以后无论中不中,都是要当官的,蒋苹渝已经打定心思要做好张周的贤内助。
    “我就回来看看,天黑前还要进场,一共不到两个时辰。”
    张周显得很迫切的样子。
    蒋苹渝帮张周将外套脱下来挂在一边,毕竟是二月天,天气还很冷。
    蒋苹渝道:“已烧好了水,妹妹也早就准备好了,在她房里等着了。那位王家妹妹,这两天回府去了,说是老爷准许的……妾身也没多问。”
    王明珊回王府,是张周让这么做的。
    王越现在西北打仗,万一老王玩砸了,这场仗输了,张周不想跟王越就此绑定。
    “嗯。”张周点头,突然一笑道,“夫人,你怎么没准备?”
    说话之间,张周把头凑过去,在蒋苹渝鬓角一嗅:“好香。”
    蒋苹渝面色微微一红,显然有些事,她也是准备过的,只是丈夫没提的话,她还不好意思自己来说。
    “小君呢?”
    “孩子去读书了,穗穗跟着夏至去玩了。”
    “那就好,别让他们来打扰我,速战速决!争取早日扬我张府门楣,人丁兴旺就靠这一把了。”
    蒋苹渝瞪大眼望着丈夫。
    丈夫似乎有点豪气万丈,进了贡院一趟,考了一次会试,这就开始为家族繁衍之大计发愁了?
    “老爷,这两天您不在,有信来。”
    蒋苹渝说话时,张周已经准备赶紧洗完了赶紧办事。
    正是去贡院回来,到了交作业的时候。
    “什么信?”
    “两封,一封是大伯兄写来的,还让人传话,说是最近要到京城来,还说让给安排接待一番。”蒋苹渝提到张掖时,脸色也带着回避。
    张周骂道:“他是被他婆姨给揍傻了吧?他去哪,关我什么事?听意思是来分一杯羹?如果他再找人来,直接怼回去,告诉他两家人已无牵扯!”
    “还有一封,是寿宁侯来的。”
    说话之间,蒋苹渝把两封信都拿给张周。
    张周直接把张掖的来信撕了,丢到火盆里,他不看都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
    一定是知道他这边得了锦衣卫千户的职位,想来分好处的,以张周对这种家族势利眼人物的一贯认知,来的估计就要拿什么“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家里有职位应该长孙继承”之类的话,跟他扯皮,很可能还给他带个什么坊老、族长之类的,要当面做主说清楚。
    张周心想。
    如果自己只是个举人,或还需要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但以他现在的身份,多跟这个大哥说一句话,都算他输。
    就算是他跟张掖的老爹复活,亲自来跟他提,也白搭。
    “行了,你先去房里,我这边尽快!”
    张周把张鹤龄的来信看完,大概是说,让他考完会试之后请他去寿宁侯府赴宴……张周心想,到那时,建昌卫的地震都发生了,你找不找我都改变不了结局。
    还真以为我跟别人一样,是你们随叫随到的?
    连你弟弟几时犯事,灾祸几时来都没搞清楚,还让我会试结束再过府一叙?
    果然有其弟必有其兄。
    全仗着有个姐姐撑腰。
    否则大明的勋贵圈子,这对活宝兄弟还真混不下去!
    ……
    ……
    张周回家也只能停留一个多时辰。
    事情比较“紧急”。
    回来后就是收拾收拾要出发的,这边还在忙活着,外面立春的声音已传来:“老爷,英国公的公子在等……”
    “让他哪凉快……嘶!等着吧!”
    张仑没事也上门来烦他。
    一想就知道,英国公也该知道他最近正春风得意,趁机又要收拢。
    再一想,幸好蒋老头没来。
    等一切都结束时,日已西斜,张周起身来,韩卿还不能下榻。
    早早已离开绣榻的蒋苹渝给张周端来参茶,一脸温柔妩媚道:“老爷辛苦了。”
    “不辛苦,应该的。”张周笑着。
    这时候还用妻子在旁加油鼓劲呢?
    参茶他是不会去喝的,主要是喝不上那味道,他现在的身子骨年轻气壮的,也不用整进补那套,他跟朱祐樘不同。
    整理好出了院子,张周直奔前院。
    张仑本来还坐在院子的石凳上,见到他赶紧起身行礼:“先生。”
    “行,多余的话不必说,是你祖父让你来的?”张周拿起桌上的干布,丢到地上去。
    张仑道:“是。祖父说,今日入夜之前,京师将会戒严,想问问您……”
    “我不知道。”张周道,“戒严这件事上,陛下没问过我的意见,想来也是觉得西北战局变化多端,免得鞑靼突然有兵马袭向京师,英国公对此等事该很有经验。”
    “祖父还想跟您说说辽东巡抚张中丞的事……”
    张仑话也倒直接。
    他本来就只是个少年郎,政坛的事他什么都不懂,张懋让他来问他也不会思索背后有什么缘由。
    张周道:“之前顺天府尹张玉,弘治十年八月调辽东,北直隶吴桥人,跟你们老张家还有点渊源,以往他当顺天府尹的时候,跟你祖父也走得很近,是吧?跟你祖父说,我不认识这个人,对他的所作所为也不太清楚,论功行赏或是论罪当罚的事,我也不想参与其中。”
    张玉是前顺天府尹,在京城时,跟张懋过从甚密。
    说白了就是利益互相结合。
    从任良到张玉,都是靠关系才到辽东出任镇边之职,到了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军中的规矩又不同于一般官场,上下级送礼倒是小事,背后有多少门道,张周其实光靠看史书,都很难琢磨透彻。
    “张仑啊,既然京师要戒严,未来你也少出门!”
    “我这边还要参加会试,就不送你了!”
    张仑本还要说什么,见张周对自己不耐烦的样子,以他少年郎之身,多少还有点脾气。
    你不让我说,我就不说了,反正又不是我想知道的。
    张周这边才刚进去吃了点东西,本来还想再拿西北的军事图出来看看,孙上器已亲自到府催促:“先生,时候不早,您也该动身。会试要紧。”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