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新官路商途

第三百零九章奈何给太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熊志远除了他在华兴集团投资部的本职工作外,最近两个多月主要还是帮泛华商业牵线搭桥,从香港转口贸易业务领域,挖掘经泛华综批市场商品出口海外的潜力。
    香港的转口贸易异常发达,主要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受到西方欧美国家严厉的经济封锁,内地绝大部分商品必需先从香港入境,打上“香港化”标签后,才再转出口第三方国家或地区;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商品,也同样需要先进口到香港。
    转出口贸易主要是特殊时期经济封锁以及贸易制裁政策下的产物,这也畸形的造就了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以航运、港口作为主营业务的华兴集团,这些年能发展壮大起来,也与建国以来大力参与了转出口贸易航运业务直接相关,长期以来与香港、东南亚等地的转出口贸易商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
    在正常的零售批发业务之外,泛华综批市场的新战略思维,意在深度挖掘、培育东洲及附近地区的商品及其他轻工制造业潜能与优势,推动贸工联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国内外的批发贸易业务。
    其中对外贸易是一个重点。
    虽改革开放这些年,东洲也有一批加工外贸型企业发展起来,但多以港资台资以及日韩外资企业为主,东洲绝大多数的中民营企业,对外贸易还处于萌芽阶段。
    就目前阶段,泛华综批市场的新发展战略,有着这个年代同业者远不及的高度,又跟华兴集团的主营业务,跟香港的转口贸易中心港地位,高度契合。
    这也是熊志远服华兴集团投资泛华商业的一个关键原因。
    泛华商业有做大的潜力,华兴集团自身又有直接的资源扶持泛华商业做大;泛华商业发展壮大之后,又能促进华兴集团的主营业务。
    闭环堪称完美!
    把这一模式做通之后,华兴集团在珠江参与投资的综批市场也可以得到借鉴,甚至可以在制造业发达的沿海区域,参与更多的综批市场的投资。
    没有这一关键业务逻辑的存在,哪那么容易让华兴集团短短三五天时间里,决定掏出真金白银出来?
    华兴集团注入泛华商业的三千万港元里,有一千万是熊志远个人出资。
    这也是熊志远从业以来,最大的一个人投资。
    熊志远作为熊氏第三代子弟,在家族基金里占有不的份额,但家族基金里的资金以及相应的股权等资产,熊志远是没有资格动用的,只能领取固定的开销。
    而他个人作为华兴集团投资副总裁,职务薪资也是有限的。
    他五月中旬正式拿出一千万港元,参与对泛华商业的注资,对他个人来绝对是大手,由不得他不重视。
    他与许建强目前重点做的工作,就是对综批市场入驻商户涉及的商品种类,与华兴集团的转出口贸易客户群进行梳理,除了有重点的推荐联系外,还借助广省及香港等地举办的一些展会,组织更多的商户、贸易商进行较大规模的对接、洽谈,去促成交易。
    对泛华的投资,华兴集团只能算是一次试水,有些工作熊志远没有办法推到别人头上,只能亲自上阵,自己来扛。
    他这段时间也是忙得够呛,实在抽不出两三天的时间,到东洲走一趟。
    有时候并非萧良有一个绝妙的点子,就能从空气里凭空长出一家令无数人惊羡不已的超级企业的。
    关键还是需要许建强、熊志远这样的杰出人物亲自参与领导,需要陆峰、韩涛、周华等一批精英人士组建的专业团队不懈努力,才有可能最终促成。
    包括南亭实业的初步崛起,包括蜗巢科技与宿云山能源初步将框架搭起来,包括联合实验室的筹备以及阀控蓄电池技术的开发,哪一件不是倾注萧良以及一批人的心血跟精力?
    就算重生开挂,也没有哪件事是唾手可成的。
    熊志远也是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之后,才稍有闲暇赶来东洲,参与专门为他一拖再拖的宿云山能源挂牌仪式。
    合资协议签署以及对合资厂的厂区、生产线的改造、生产运营团队的整顿等事,萧良都以“接受委托”的名义直接干了,但挂牌仪式是要上媒体进行宣传的,熊志远以个人公司持有合资厂一半的股份,实在是没有办法缺席。
    …………
    …………
    宿云山能源七月上旬就完成管理岗、技术岗以及销售工程师岗的竞聘,之就又开展彻底的技术摸底,对管理岗、技术岗以及销售工程师岗进行突击强化。
    在正式签署合资协议之前,厂区改造方案就已经拟定好;合资协议签署之后,车间停产,就同步进行厂区改造施工以及生产线设备清理、维护。
    在进行技术大摸底的同时,技术岗、销售工程师以及生产岗人员在参与上述工作之外,也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理论与生产实践学习培训。
    厂房祼露的红砖墙做了抹浆、涂料,厂房内部做了地坪、防腐蚀涂装。
    生产线目前只做了简单的清理、维护,添加了一些集尘、除尘、废液收集、处理等设备,更进一步的生产线技术改造,则要伴随阀控蓄电池产品技术的中试进程展开。
    当然,仅仅从表观上,宿云山能源的厂区已经是焕然一新了,与周边船机厂的其他分厂有了很大的不同。
    目前管理岗、技术岗以及销售工程师岗,也都全力在配合蜗巢科技,进行阀控蓄电池的中试工作。
    当然了,宿云山能源八月初展开的中试,也并非标准的中试工作,而是包括了实验室技术的初步验证,试、中试以及生产线调整、改进等工作在内。
    也不用担心这么多员工没有事情做。
    初步定岗的八名销售工程师配合两名采购员,负责联系原材料、机械设备厂商都忙得不亦乐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实验室那边的后勤保障工作,他们也要负责起来。
    他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找厂商采购固定规格的原材料。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厂商,先根据实验室做出来的数据结果,批量提供非标样品上机测试,后续还要根据中试不同阶段的结果,从工艺入手不断调整原材料的规格跟性能。
    仪器设备厂商,甚至都要派驻足够水准的工程师进驻到合资厂,实时参与中试进程,不断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对他们的仪器设备进行调整或改装。
    绝大部分厂商一听这么复杂、麻烦的要求,就直摇头;这些厂商根本就拿不出配合这边的技术力量。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找到几家愿意配合的厂商,就快耗尽销售工程师及采购员最后一滴血了;而这些厂商随时都有可能因为难度太大、进程不顺,选择撤场。
    合资协议刚签署时,钱少斌完全不敢想象这些事能混杂在一起干。
    当然了,钱少斌刚签署合资协议时,他也没有想象到以工学院化工系现有的简陋条件,仅用一个月真就拿出可以放到中试线上进行初步验证的阀控蓄电池生产技术来。
    他现在的想法跟蔡春一样,就是萧良在决定插手蓄电池厂合资项目之初,就已经从某个渠道拿到有一定成熟度的阀控蓄电池产品技术了!
    是萧良在大学时打下的理论基础很强,当时就能够理解这些技术的价值。
    有些事太不可思议,其他人的内心戏就会趋同,毕竟他们更不敢想象这些技术就藏在萧良的脑海深处,是从前世带过来的。
    挂牌仪式过后的庆祝午宴比较简单,就在合资厂的职工食堂进行。
    没有邀请市领导参加,郭晋阳、于春光等人作为船机厂领导,不得不出席了挂牌仪式,但午宴过后,他们就跟虽然没有吃好,但每人都有四盒“脑健灵”当伴手礼的媒体记者离开了。
    下午,萧良就拉上钱少斌、蔡春、孙楚辞等人,陪同熊志远、许建强以及这段时间亲自盯在东洲负责PET合成项目的钱晋章,参观正当成中试线使用的车间,介绍目前的一些工作进展。
    目前用工业级原料替代实验室级化学试剂,已经初步完成产品技术验证,可以是技术上,已经能够生产出初步合格的阀控蓄电池产品了。
    当然,这仅仅是初步的。
    后面主要还是通过中试、规模量产,进一步梳理生产流程,看能否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上符合工厂生产的要求。
    他们所能生产的只是初步合格的阀控蓄电池产品,规格、质量水平相比较国外同类产品还要差许多,倘若不能在生产效率与成本上具备更大的优势,就不要指望能有什么竞争力。
    许建强也是第一次参观初步改造后的宿云山能源厂区。
    从车间出来,大家走到厂区指定的吸烟点,许建强笑着跟萧良道:
    “郭晋阳、于春光他们连进厂房看一眼的兴都没有,看来就是到这一步了,对你在这里折腾的这些事,也不是很看好啊!”
    宿云山能源,香港公司与船机厂各持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郭晋阳、于春光作为船机厂的核心层,简单参加挂牌仪式,简单用过午宴,不陪同参观厂区就离开,其实是很失礼的行为。
    虽然熊志远与钱晋章跟宿云山能源都没有实质的关系,许建强还是拿开玩笑的语气,将这点破,省得熊志远、钱晋章不明所以,反而胡思乱想什么。
    熊志远与钱晋章也理解这类矛盾不可避免,香港一些大的企业、家族内部甚至更复杂。
    不过,就算萧良、许建强不当他们是外人,他们也不适合参与谈论太多。
    孙楚辞、钱少斌更是不作声。
    蔡春却是在一旁笑道:“郭厂长、于厂长他们也许现在看不到宿云山能源蕴藏的潜力,大概过不了多久,就要吓得跌掉眼镜了!”
    蔡春与船机厂副厂长于春光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秣陵理工的东洲学子,虽然不是同一个专业,但两人上大学时年纪都偏大,比较谈得来,这些年私交不错。
    他之前也是试图通过于春光的关系,截胡拿到蓄电池厂的技改合作项目。
    在萧良的银弹攻势下,蔡春屈服于现实利益,不仅参与联合实验室的筹建,深度介入阀控蓄电池产品技术的开发,还参与合资公司的竞聘评审、技术摸底等一系列工作。
    他现在更是受聘担任宿云山能源中试流程技术总顾问,可以是与钱少斌共同主导阀控蓄电池产品的中试工作。
    在这方面,他要比孙楚辞、邵芝华、张叔毅等人的经验更丰富。
    而这一切对春光来,无疑是蔡春对他直接的背叛。
    奈何蔡春没有选择。
    奈何萧良给太多了。
    因此孙楚辞、钱少斌性情所然,这种场合不愿意多吭声,他还是要附和几句,避免萧良误以为他还跟于春光、郭晋阳他们穿同一条裤子。
    萧良只是一笑,道:
    “俞书复调任常务副市长时,郭晋阳、于春光两人能接船机厂的班,能力肯定是有的,但这些年他们的心思都歪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们应该也无所谓看好不看好吧,就是表达一个不插手、不干涉的态度,做好做砸,后面都有话可——随他们去了!”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